無役不與的北市府都發局 open green
1.防災童趣公園
Open Green計畫的第一年,桃花源社區將居民鮮少進入的約200平方公尺綠地,改造成為兒童可以溜滑梯、在牆壁作畫,或辦小型活動,緬懷童趣串聯起人群與安全的公園。

防災童趣公園
2.解說平台
將生態區約300平方公尺廢棄墓地及附近場域,以手作步道精神,回收磚材和利用現地材料,改造為透水的生態觀察平台及野溪駁坎,為現地提供了安全的賞螢、解說和居民活動空間。

解說平台
3.手作步道
改造生態區長寬約為50*1.5公尺的水泥機車道為手作步道,並對約30公尺長的野溪邊坡補強,除回收周遭可用的材料外,主要以同時施作的生態館改造所拆除圍牆廢棄建材為基底,既增加了許多透水鋪面,也減少了廢棄物清運費用,更讓這些資材有充分再利用的機會,對永續循環經濟做最好的示範。



4.生態館改造
打開庭院高牆和地磚鋪面,設置雨水收集撲滿,覆滿生態館的炮仗花既調節建築溫度也改善了社區景觀,為社區內最顯眼的打卡地標。將改造過程的廢棄建材作為手作步道和野溪駁坎的基底材料,是環境永續,循環經濟最好的示範。



5.白屋明興門
透過白屋改造,社區擁有更有多元的效益。在空間運用方面,我們有了辦理兒少關懷據點的空間;民眾也共同擁有24小時開放的空間能夠小憩、收寄郵件包裹(智慧i郵箱)。在景觀方面,炮仗花圍牆的小空間令人心曠神怡,白牆與灰藍搭配的希臘風成為社區耀眼的地標。一樓擺設了從再生家具工廠回收的巨匾木桌和座椅則更呈現創造器物生命價值的巧思和鬼斧神工。
6.友善長廊
以緩斜坡打通連接白屋至秀明菜圃約30公尺通道,形成一安全便利的行走步道,讓社區園圃更加容易讓長者和社區居民更易親近。
111年以生態館及白屋群改造等三案,因維護使用狀況良好並持續精進、維持開放使用,為台北市創造友善的公共空間,獲北市建管處「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整維行動特別獎」肯定。
園圃
秀明園圃和敦南莊子社區菜圃
活化社區閒置多年的二處空間,透過精心規劃設計,營造社區可食地景,收集雨水並自製堆肥,收穫的蔬菜瓜果成為長者共餐的有機食材,在邊坡上種植金針花,營造社區多樣色彩兼顧水土保持。開設「園藝輔療」課程讓銀髮長者蒔花弄草活絡身心,享受植物生長的喜悅。原為社區治安的熱點,轉變成里民們戶外休憩和停留的空間。


環教中庭
桃花源社區廢棄泳池改造環教中庭
將里內南方桃花源社區髒亂又危險,廢棄了二十餘年的的游泳池,以JW生態工法完成了北市第一座海綿社區的環境教育生態中庭,成為一座能夠蓄水、淨水、降溫、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硫化物以潔淨空氣的場域,除了將價值兩億以上的土地有效運用外,更是因應氣候變遷調適作為與社區防減災的典範。